“活的文物”传承久远的历史见证城市的变迁 150多株古树守望新城
来源:坪山新区新闻周报
发布日期:2013-01-18 10:26
分享:

深圳新闻网坪山讯(记者 肖晓峰 通讯员 阮阿萍 文/图)在村落田园,或是繁华街市,又或是山河大川,古寺名刹,你见到最多的植物什么?是树。

作家三毛曾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无论是北方挺拔的白杨,江南缠绵的垂柳,岭南常青的榕树,还是沙漠里不死的胡杨,它没有脚,逃不走,离不开,生生世世就立在那里,守护着一方土地。

俗语说,十年树木。百年以上方可称为古树。在坪山新区,又有多少树木历经久远的历史一直默默守望?据坪山新区城管部门最新统计,古树名木有153株,以岭南常见的榕树、樟树、龙眼、芒果为主,还有一些红车、水翁、秋枫等。准古树(树龄80~99年的树木定为准古树)8棵。其中树龄200年以上的有近20棵。成为“活的文物”,传载了久远历史的气息,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变迁。

古树参天,岁月不待,那一株株在风雨洗礼中依然不倒的树木,其精巧生动的年轮里蕴藏着怎样的过往?也许,当你走近它,抚摸它,你就懂得了它,也懂得了这座城。

古榕底下祈福早

2012年12月21日,冬至日。在北方多地都有包饺子的习俗,可在南国深圳,位于坑梓办事处西坑居民小组的黄姓人家,却一大早提着茶果、水果等祭祀品来到盘古路边一棵大型古树前。按当地的习俗,每到初一、十五,冬至,他们都要到这棵榕树底下上香祭拜,祈祷神灵保佑他们平安健康。

“这棵树我们叫它‘大王爷’,不知道什么原因,从祖上一直延续下来。”西坑居民小组的妇女组长黄女士告诉记者,榕树在客家人中称为“伯公树”,因为榕树寿命长,可以保佑家族的人长寿。

记者在现场看到,盘古路边远远望去还以为有很多树,近看却只有一株榕树,一眼向上望去,树冠如盖,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一簇簇绿叶覆盖在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在南国的冬阳下,闪闪发光,明亮地照耀着人们的眼睛,仿佛是每一片新的生命在颤动,又似伸展着双臂向路人招手,以“海纳百川”之势迎接着来往的人们。

榕树最美最特别的地方在根,盘根错节,枝条上还生长着一条条气生根。这些气生根又不断向下伸入土壤,形成新的树干,柱根相连,柱枝相托,枝叶扩展,形成遮天蔽日、独木成林的奇观。榕树的根部四周被村民用瓷砖和墙体围护了起来,根底部中间有一部分已腐烂成空洞,但枝干其他部位却虬曲,依旧生机勃勃。被围护的树墩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神仙”,关公、观音、财神、土地爷……神龛前香烟袅袅,茶果等各式祭祀品整齐摆放,无声诉说着每一个拜神者的愿望。

黄女士说,她还是小孩的时候,每逢过年,离榕树近的几个自然村的村民都会合伙来上香拜神,村里还会杀年猪,将鸡、肉、鱼、蔬菜摆出来,在榕树底下大摆筵席,先给“神仙”倒三杯茶,再倒三杯酒,请他们吃饭,再祭拜自己的祖先,最后村民们说说笑笑一起热热闹闹过新年。“这棵榕树很灵,我听老人们说,曾经有一家小孩睡觉老是受惊吓哭个不停,医生也查不出原因,家里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带了烧纸、水果到榕树下祭拜,结果第二天就没事了。”黄女士,榕树很神奇,据说有一次刮台风下大雨,大白天时间,榕树有一部分枝干倒了,“横卧”在路上,居然没有伤到一个人,一辆车。

在坪山新区客家人聚居地,客家人喜欢在村前村后栽种大量的风水树,认为高大的树木具有“灵魂”,把它当“神树”一样崇拜,村民通常在榕树的树头置有“伯公”神坛,供村民祭祀。如今,这棵榕树的祭拜者不仅仅是本村人,还多了很多外地人。

据资料记载,榕树在广东地区别名细叶榕,位于西坑盘龙路49号的榕树,树高12米,枝下高1.5米,有152年历史。

最老古榕362岁

在坑梓62株古树中,以榕树数量最多。在坑梓办事处沙田社区李中村,坪山新区最古老的树就藏身在村子某条不知名的小路边。资料记载,这株榕树树高19.5米,枝下高2米,胸围8米,地围14米,东西冠幅25米,南北冠幅26米,树龄362年,为二级古树。这棵树在清朝顺治年间就已经存在了。

360多年过去,这株榕树树干粗壮,“皱纹”斑驳,却依旧生机盎然,屹立不倒。在榕树根部下方,是村民搭建的圆形祭祀台,水泥面的祭祀台绕着榕树一边而修。令人惊叹的是,部分水泥面已经深深嵌入榕树根部,与榕树合二为一,紧密相依,无法分开。根部正下方是一个神龛,摆放着香炉,两边还有一些神态各异的灵兽,麒麟舞,龙腾跃,马嘶吼状,栩栩如生,似是镇守和保护着这株榕树。

它霸气粗犷,树冠巨大,风头已经完全盖过了周边其他林木。抬头上望,湛蓝的天空已经被榕树遮挡,阳光透过浓密的绿叶间的罅隙倾泻而下,地面枯叶上泛出点点金黄。特别的是,树枝四周挂满了我国藏区才常见的经幡,一直延伸至榕树后臂的枝丫上。

在藏区,随处可见挂在山顶垭口、江畔河边、道旁以及寺庙等各处被认为有灵气地方的五彩经幡。之所以被称作经幡,是因为这些幡上面都印有佛经,在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看来,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在藏民心中,经幡是帮忙念经的一种方式,和转经筒的意思是一样的。每当风吹动一次,表示念一次经,祈祷一次。

难道这里住着藏民?记者向社区居民打听,很遗憾,没找到挂经幡的人,众人也摇头表示不知。只有一位社区干部告诉记者,这是李中村的妇女们每逢祭拜时挂上去的,应该也只是祈福之意。

樟树林世代相守

在坑梓沙田社区下寮村,有一大片的樟树林。下寮村廖伯告诉记者,这片树林曾经是沙田社区上寮和下寮两个村共同所有物,已经整整守护了廖氏六代族人。

今年50多岁的廖伯说,这片树林是村里的风水树,所有族人都非常敬畏,当神树一样爱护。“不准损坏,不准砍伐”,自他记事起就是族训,代代相传,谁也不得违背。他还记得,这些树是他的祖父和姑婆下南洋后回来种的,“我现在都有孙子了,传了6代人啊。”廖伯说,20多年前,家族的一些族人很穷,烧柴很紧张,有些族人想砍掉樟树当木柴,最后招致多人反对而作罢。“如果砍了一棵樟树,有了先例,这些樟树就保护不了了。”

樟树一直以来保护着他的族人,至今下寮廖氏一族人丁兴旺,有200多人燕巢各地,生活幸福安定。

廖伯也有自己的忧虑,随着上世纪90年代末洗脚上田,樟树林成为村里的集体所有物,没有人来看护,樟树也不再像以往那样健康成长了,近三分之一的樟树“生病”死亡。他不知道这片樟树林还能不能守护下去。

樟树林现有樟树80多棵,据资料记载,有百年树龄的樟树约18株。

编辑:郑则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