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东纵纪念馆 追忆曾生抗战往事
来源:深圳商报
发布日期:2015-08-28 08:44
分享:

现场展示的《前进报》。

曾马权在“曾生故居”前向记者讲述曾生的故事

石灰陂村祠堂“三兴堂”。

深圳新闻网坪山讯(记者 林晓斌 文/图)位于坪山新区东纵路的东江纵队纪念馆建成于2000年5月,并在同年12月投入使用。这座由深圳市东江纵队老战士联谊会筹建的纪念馆包括主馆、曾生故居以及《前进报》社旧址三部分。说起坪山的东纵纪念馆,不可不提及一个人,那就是东纵总司令曾生。

近日,记者在坪山东纵纪念馆见到了曾马权,这位82岁高龄的老人与曾生同是坪山石灰陂人,同属一个宗族,管曾生叫叔父。从事几十年一线教学工作的他,1992年退休回乡之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宗族的事务上,修族谱,写祠志。曾马权带领记者从东纵纪念馆到石灰陂祠堂(又名三兴堂),为记者讲述其亲身经历以及儿时的零星记忆。

半夜磨谷补给游击队

走进东纵纪念馆大门,东侧是《前进报》社旧址,社址后面,是曾生故居,故居与门外的三兴堂连成一体。

1938年10月,日寇入侵华南占领广州,东江下游沦陷,曾生奉上级命令从香港回到坪山,组织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当时一无武器,二无军饷,曾生只好与族人商议,把三兴堂当时仅有的5支土枪、2门土炮以及6个趸(喜庆时用火药装上,点燃做礼炮用)拿去充当最早抗日的武器。唯一像样的武器,是他父亲的遗物,从澳大利亚带来的一支左轮枪,为曾生私人佩戴。

组建游击队初期,不仅武器缺,粮食也没有。曾马权介绍,他家位于村口的南大门,有一间卧室窗朝西,隔三差五有人深夜会敲响他家的木窗,这时他母亲便起床开门出去,不久,南大门的石磨声便会响起。“后来母亲告诉我,生叔带人回来磨自己家的谷子了。”现在纪念馆内“曾生故居”的位置,是当时曾生家存放粮食的仓库。那时候曾生的母亲钟玉珍把家里的几亩田出租,收取一些租谷储存在那里,曾生组建游击队的时候缺粮食,经常会从家里取粮食补给游击队。

编辑:郑则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