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重塑了审美 创造了新消费节日
来源:晶报
发布日期:2023-01-30 15:18
分享:


f35cf23a-c50b-486f-bf6d-5dea99c787bd.jpg.jpg


重木 青年作家

截至本文落笔前,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档总票房(含预售)已达到67亿元,超过2022年60.39亿春节档票房,仅次于2021年的78.42亿……伴随着春节档票房一次次地突破且创造新的历史,不仅为中国电影业带来丰富的机遇,也让“春节档”正式变成一个特殊的观影时期,甚至渐渐地成为一个像“双十一”这样的新消费节日,进而影响着当下的经济和电影行业的发展,并且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人们新的观影体验、行为和审美等。

一个适合春节气氛的娱乐产品

春节档的出现从一开始就搭着春节的顺风车,并且在各种商业宣传和营销的建构下而渐渐成为新的“过年传统”。许多春节档电影都打出“阖家观影”的概念,从而一方面为电影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或是影响着春节档电影本身的题材和类型。纵观2020年之后的春节档电影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大片”和类型片往往占据主流,无论是2021年的《唐人街探案3》、2022年的《长津湖之水门桥》还是今年的《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都以其特定的“大”和“类型”在春节档如鱼得水。电影本身的口碑或许参差,但其表现在票房上的高收入却依旧令其他任何时期的任何电影都难以望其项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春节档所注重的与其说是电影本身,不如说是作为适合“春节档”这一气氛或“节日”而制作的娱乐产品。而这一观影本身在特定的节日气氛、商业和宣传的影响下也更多的是一种群体性行为,它们成为春节最主要的流行文化和议题,并且在微博热搜、朋友圈、抖音以及日常聊天中都占有很大比重。

因此,一旦未能参与进春节档电影的追逐,也往往便暗示着被当下的热门话题拒之门外。也恰恰是这一现象,我们或许可以说大众对春节档的积极参与本身,除了为特定的电影作品所吸引之外,也具有强烈的“从众”心理。这一行为本身被市场和消费主义所塑造的“春节档”所主宰,并且被镶嵌进“过节”的新传统中,从而使得人们为此积极消费。

也正因此,“春节档”应该被看作是一个被创造的新消费节日。而促成其成型的不仅仅有特定的影视政策原因,最主要的便是市场和消费主义的力量使得“春节档”成为电影市场的一个“狂欢节”。虽然最终能够入选的电影十分有限,且风险极大,但“春节档”本身就具有着高回报的特点。像在近日宣布重新定档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其背后的原因之一就是对电影春节档上映所做的准备不足,最终导致票房有限而不得不寻求重新定档。

特定节日制造的高光时刻

“春节档”这一电影的高光时刻,与其说是正常的市场和消费行为,不如说是一个特定的“节日”阶段,或是消费行为中的人为制造的高潮点。而它对电影产业的发展、电影品质以及电影审美的提升有多大作用,还是值得打个问号的。

例如今年春节档中颇受关注的三部影片:《流浪地球2》走的是典型的好莱坞式科幻大片风格;张艺谋的《满江红》虽然依旧保持着导演的相关特征,但其增添的通俗性也保证了其易理解性(根据其剧本,成片里增添了许多幽默与煽情,且删减了关于“莫须有”的严肃讨论);唯独程耳的《无名》,因其在叙事结构和导演风格的过分鲜明(其实相比于程耳的其他作品,《无名》已经十分类型且商业了),而遭到两极化的评价。区别于人们对《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所表现出的一些观念的争议,对《无名》的评价就十分直接地表现在“看不懂”这一点上。

因此,通俗(最好喜庆)、类型且主流价值观,是春节档电影得以成功的重要内在标准,进一步来说也就暗示着春节档电影作品看似类型丰富且多元,实则依旧有着鲜明的限定。这一方面看似是市场决定的,但更重要的或许还是“春节档”这个作为“新节日”出现而自身所形成的局限,它的目的不在于促进电影本身的进步,而在于销售、消费电影这一产品。因此,它不关注电影的类型,而只关注电影的类型化。

有“电影产品”而无“电影”

从2020年到2023年,在疫情中中国电影业颇受打击,而每年的春节档也就成为电影业心脏复苏的核心时刻,也正因此,我们或许也能够从更复杂的社会背景去了解当下春节档的火爆以及电影行业和社会普遍对其的关注。但归根到底,这必然是一个“特殊时刻”,是一个一年只有一次因而很难被复制的“狂欢”,即使有再大的票房收入、创造再多的奇迹,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或许都是扬汤止沸。因为我们除了关注这仅有半个月不到的春节档以外,剩下还有更长的普通电影季,它们才是真正托起中国电影基本盘的部分,而在疫情中遭创的电影业的恢复生机,春节档的暂时热闹或许依旧难以改变普遍萧瑟的电影市场。

人们常常把火热的春节档看做是新一年中国电影市场复苏或是走向更加成功的好兆头,但计划赶不上变化,2022年创造历史的春节档票房依旧未能改变这一年电影产业的至暗时刻。因为仅仅依靠一个春节档是很难真正改变中国电影与影视业的,更多的功夫或许还应该放在完善市场管理、注重市场规律以及为其提供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由此不仅能够让更多且更具创造性的电影出现,也会为一些被看做是“小众”的电影提供生存和放映的机会。只有如此,一个健康的中国电影与影视业才能得到好的发展。

一年超过一年的春节档总票房令人振奋,但在这创历史的短暂辉煌之后,中国电影是否还能依旧保持这样的势头继续发展,则需要各方面的加持、尊重和关注。否则我们最终只会被票房数据迷了眼,只有“电影产品”,而没了“电影”,或许就得不偿失了。

编辑: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