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更安全市民更满意 深圳立足民生打造平安建设靓丽名片
来源:
发布日期:2020-10-14 10:28
坪山新闻网
分享:


深圳启动打击走私偷渡犯罪专项行动捍卫国门安全。


宝岗派出所岗头警务室警长杨长江与社区居民交流。


深圳警方开展街面巡逻守护市民平安。

原标题:让城市更安全市民更满意

深圳立足民生打造平安建设靓丽名片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10月14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燕 通讯员 张奎 文/图)平安是最大的民生。直抵人心的安全感,是每个人安心奋斗、全力追梦的基石。

40年来,深圳乘风破浪,迅速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农业县建设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书写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华章。发展离不开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平安建设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不可偏废。

自经济特区建立以来,深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坚持联动融合、多方共治,坚持精细管理、科技创新,逐一化解城市超常规发展中不断涌现的安全挑战,致力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标杆城市。伴随着平安深圳建设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居家更安心、出行更放心、生活更舒心,“平安深圳”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深圳已成为全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民生导向护航特区发展

一座城市的治安状况与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息息相关。40年来,深圳始终准确把握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变化,立足民生,创新治理手段,不断夯实平安深圳之基。

上世纪90年代,深圳进入“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跨越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进行重大调整,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随之而来,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案件逐年增加,境外有组织犯罪团伙和境内犯罪分子互相勾结,犯罪手段不断升级。深圳加强与国际刑警、香港警方合作,联手打击跨境犯罪活动,社会治安逐步好转。

时代巨轮滚滚向前,步入21世纪初叶,深圳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随着农村城市化和外来人口激增,接触性案件抬头,尤其是严重影响市民群众安全感的犯罪——“飞车抢夺”高发。为打击“飞车抢夺”犯罪,深圳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与探索:从早期成立专业打击队伍重拳出击,到开展“禁摩限电”联合整治让犯罪分子“不能飞”,再到发动群防群治力量捆绑参与,走出了一条专业打击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打击之路,有效遏制了犯罪态势。2018年,深圳历史性实现“飞车抢夺”警情“零接报”。

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新型犯罪逐年攀升。面对这一全国性难题,深圳率先开通全国首家“反信息诈骗咨询专线”,成立“深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在全国率先建立公安、通信、银行三方联防联控机制,在全国首创银行卡开设管控机制,组建全国首支“蓝马甲”反诈骗专业宣传队,研发“鹰眼盒子”“麒麟系统”等反诈骗工具,取得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进入“深水区”阶段的新突破,被国务院联席办认可并在全国推广应用。“现在,深圳反诈已经进入3.0时代,将打击的锋芒从电诈犯罪本身,向其上下游黑灰产业扩展。”深圳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大队长王征途介绍,2020年深圳警方针对电诈黑灰产违法犯罪,先后开展系列“拔钉”行动,共捣毁犯罪窝点500余个。

2020年伊始,面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圳全力投身疫情防控和维护安全稳定等工作,综合运用智慧警务、基层治理建设成果,精准预警90.1%的国内输入本土病毒携带者,找出密切接触者1.8万余名;高压严打涉疫情违法犯罪,确保了社会面持续稳定和疫情防控大局,在深圳这座超大城市、移民城市、口岸城市中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战胜一个个挑战,打赢一场场硬仗,深圳为全市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成就了深圳人内心深处的那份坚定、自信与从容。

从“折返跑”到“零跑动”

“来了就是深圳人”,如今已成为深圳市民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自上世纪80年代始,无数怀揣着梦想的人们纷纷来到特区,深圳人口也急遽增长。据统计,1980年至2019年这40年间,深圳常住人口总量由30余万增长到2000余万,其中非深户籍人口达1600余万。

1984年,深圳在国内率先开始实行暂住证制度;1985年,《深圳经济特区暂住人员户口管理暂行规定》出台,标志着深圳正式将外来人口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在改革开放初期,暂住证制度的实施对于平衡城乡人口和经济,维护社会治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6年起,为主动适应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形势,深圳开始探索实有人口管理新机制,2008年8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暂住人员户口管理条例》正式废止,《深圳市居住证暂行办法》随即实施,标志着政府角色由重管理向重服务的转变,也是深圳在流动人口管理制度上的一大创举。

2014年,深圳更是以经济特区法规形式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居住证条例》,居住证制度迈入法治化进程的新纪元。如今,居住证已成为流动人口享受城市权利的凭证。

在户政业务方面,2015年11月,深圳推出首批户政“全城通”服务,2018年12月24日,深圳全市开通的29类66项户政项目全部实现了户政业务“全城通”服务,市民办理身份证10分钟即可完成。2020年,深圳又率先在省内推出本市户籍业务委托代办及本市户籍居民身份证补换领网上办理两项全新业务,特别是身份证网上办理可零跑动、零接触办并快递到家。

在民生警务便民化服务方面,2017年5月,深圳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推出民生警务深微平台,覆盖户籍变动、出入境签证预约、机动车业务到工作留学所需的无犯罪记录证明等等,市民动动手指即可在线办理。目前,该平台实现深圳公安政务服务事项100%上线,可在线办理267项公安民生业务。

在交管业务方面,深圳市车管所在全国率先研发车驾宝自助办证一体机、驾驶证智能制证机等自助设备,并推出“24小时车管所”,实现了车管服务“全天办”。如今,交管“放管服”改革在深圳已经逐步产生红利,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到车管窗口办事时间平均缩短40%,线上业务办理率达40%,群众满意率达99%。

“见警亮灯”让安全看得见

行走深圳街头,经常可以看到穿着制服的巡逻民警,阵阵安全感油然而生。加强路面巡逻,提高见警率、管事率,不仅是震慑路面犯罪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市民安全感的有力举措。

1995年,深圳第一批巡警正式亮相鹏城街头,上路巡逻执勤,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给深圳巡警巡察执法提供有力法律依据和保障,1995年7月,深圳审议通过《深圳经济特区人民警察巡察条例》。在法规制度保障下,深圳巡警工作全面铺开。

2003年,深圳探索“巡所捆绑”路面区域防控机制,整合路面巡逻和治安防控的警力资源,由此实现巡警中队和辖区派出所一体化、打防一体化、职责一体化、指挥一体化、考评一体化。针对街头流窜犯罪突出的状况,2004年,深圳开始实施“网格化”巡逻防控勤务模式,推动路面警务模式由传统的“被动反应”向“主动先发”型转变。

为破解日益增长的地铁客流量与防控警力难以同步增配之间的矛盾,2018年,深圳构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轨道交通地上地下一体化警务机制,提高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2019年,深圳建立交巡警力量整合工作机制,按照“人员融合、职能融合、勤务融合”的原则,打通警种壁垒,整合资源,实现治安管理、交通管理、服务群众等职能有机融合。

2020年国庆、中秋双节叠加,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的第一个长假,深圳出入人流、车流量同环比均上升,维护交通、人流秩序压力较大。深圳以细致精致极致的工作作风,成立高规格节日安保指挥部,启动高等级社会治安防控勤务,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同时最大限度把警力摆上街面,重点加强社会面特别是假日景区、出入深公路等重点部位的警力部署,每日3.85万名警力在岗在位,严密布防,切实提高了见警率、管事率,有力震慑了各类违法犯罪,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4%,接报交通拥堵警情同比下降11.7%,创造了近年来最安全的国庆长假道路交通秩序,为市民群众欢乐祥和过节创造了良好社会治安环境。

“节日期间,领导逐级盯办安保工作,各项流程、指引非常清晰规范,指令流转和案件查办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也让我们不折不扣地将上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福田分局八卦岭派出所副所长麦冠说。

如今,深圳公安依然坚持开展街面巡逻等基本勤务模式,并不断提升工作中的科技应用,让科技为警务工作插上翅膀。不管何时、何地,只要看到警察的身影,深圳市民心中浮现的还是那两个字:安全!

十八大以来深圳平安建设新作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砥砺奋进、攻坚克难,不断推进平安深圳建设取得新成效。

构建智慧打私体系守护国门安全

深圳特殊的区位特点决定了它既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反偷渡、打走私的主战场。作为国内唯一海陆空口岸俱全的副省级城市,深圳市辖区海域范围1140多平方公里,海岸线248公里,码头172个、出入境口岸18个。海防打私工作总体形势呈现出口岸多,出入境人员、车辆多,边海防线复杂,走私、贩私、偷渡活动多等特点。

2016年,深圳调整海防与打击走私工作管理体制,成立了市海防与打击走私委员会,将市海防与打击走私委员会办公室改为在市公安局挂牌。2017年,深圳市海防打私办全面统筹协调海关、公安、边检、边防、检验检疫、市场监管和口岸管理等市海防打私委成员单位,实现海防打私工作模式由以往的协调式向实战化转变,工作合力得到显著加强,走私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国内肉价趋高、深港陆路口岸关闭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深圳西部海域走私形势严峻复杂。深圳统筹联动各方反走私综合治理力量,不断创新反走私综合治理联勤联动、合成作战方式,全面构建“打、防、管、控、建、宣”六位一体管边控海立体体系,严打偷渡走私违法犯罪,严防疫情境外输入,确保了深港边界社会治安平稳。

2020年7月下旬,深圳市公安局启动打击走私偷渡犯罪专项行动,累计查获走私案件46宗,共抓获涉案嫌疑人469名,查扣走私冻品519吨、成品油8万余升,查扣涉案车辆48辆、船舶27艘。

深圳市海防打私办王虎科长介绍,专项行动聚焦“打团伙、打大案、打幕后”,集结精干力量全力侦办海上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以此为突破口深挖扩线、追查源头,一举摧毁了多个水上冻品走私违法犯罪网络,铲除一批为走私偷渡提供大马力改装快艇的“黑色产业链”。其次,严密海上巡逻查控,组织多部门开展夜间巡逻,在航道出入口等特定水域“见警亮灯”,共计开展海上巡逻查控行动50余次,形成海上严打严防的震慑声势。此外,还落实岸线巡防巡控、清理整治“三无”船舶、清查冻品交易市场。

接下来,深圳还将加快建设智慧打私执法监管体系,推进智慧海防建设。深度应用大数据、无人机、云计算等先进技术,通过科技赋能构筑智慧打私执法系统,严厉打击偷渡走私违法犯罪行为,强化现场监控、风险研判、应急处置的科技保障,实现可视可查可控。

铁腕惩治涉黑涉恶违法犯罪

“扫黑除恶”是平安深圳建设的另一项重要内容。自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深圳把该项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一把手”工程,专门研究部署,全力组织推进,率先成立深圳市公安局扫黑除恶攻坚队,强化“破案攻坚”“打财断血”“深挖彻查”“行业整治”,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全市咬定三年为期目标不放松,对黑恶势力露头就打、穷追猛打。围绕套路贷、校园贷、电信诈骗、职业索赔、网络敲诈勒索等新型犯罪,深圳坚持主动出击,注重研究新型涉黑涉恶犯罪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创新和完善工作机制手段,切实提升打击防范新型犯罪的能力和水平,探索出精准打击新型涉黑恶犯罪“套路贷”的“深圳战法”。

面对境外黑恶势力渗透,深圳与港澳警方密切合作,建立了多渠道、高效率的警务合作机制,狠打境外黑社会入境渗透和跨境犯罪。先后侦破多宗特大跨境涉黑集团专案,摧毁有组织跨境网络贩枪、贩卖毒品、组织卖淫团伙45个,有力地维护粤港澳安全稳定,服务大湾区建设。

同时,坚持标本兼治,统筹资源、整合力量、综合施策,从源头上形成遏制黑恶势力滋生蔓延的制度机制。其中,深圳首创的“一案一整改”双向反馈机制,“破获一起重大或典型案件、整治一个行业、净化一片领域”的经验,已在全省得到推广。

自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深圳共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17个,恶势力犯罪集团81个,破获涉黑涉恶案件6547宗,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116亿余元,主要指标名列全省前茅,社会治安持续向好,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知晓率持续提升。

创新基层治理打造深圳特色“枫桥经验”

“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2020年6月12日,我市荣膺全国首批“枫桥式派出所”称号的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宝岗派出所举行了揭牌仪式。

社会治理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宝岗派出所以创新引领警务,科技助力民生,打造出“宝岗微警”“五防体验馆”“公民警校”等响亮名片,辖区刑事治安总警情连续两年大幅下降,市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此外,该所还发动群防群治力量,灵活组建社区矛盾调处队伍、义警队伍、蓝马甲反诈骗宣传队伍等,将平安创建触角延伸到社区基层。据悉,社区矛盾调处队伍中有1000多名企业“矛盾调处信息员”,也有100多名出租屋矛盾、邻里纠纷的信息排查员,结合龙岗区“驻所人民调解”机制,聘请辖区老年人协会主席担任义务调解员,助力提升基层矛盾调解水平。通过“矛盾调处队伍+调解平台”运作,“哪里有纠纷,就把调解工作做到哪里”,实现矛盾纠纷的精准调处。据统计,近三年,该所共计调解矛盾纠纷2300多宗,调解率达9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思路和要求。近年来,深圳围绕改革驱动、创新引领,压实各方责任,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将基层基础工作作为“第一工程”来抓,推动警力向派出所下沉,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社区下移,相继涌现出基层力量整合的“同胜”模式、基层综合治理的“景乐”模式、基层基础建设的“南园”模式等,探索出深圳特色的“枫桥经验”,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安治理格局、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深圳建设不断作出新贡献。

深圳平安建设大事记

1979年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宝安县公安局改为深圳市公安局。

1982年深圳市公安局消防支队成立,是全国最早建立的一支职业消防队伍。

1984年深圳创办全国首家保安服务公司,标志着深圳保安服务业的开始;1984年起,深圳着手改革户政管理制度,颁发《深圳经济特区居民证》和《深圳经济特区暂住证》,在全国率先实行身份证管理和流动人口居住登记管理。

1997年深圳上线运行全国首套闯红灯电子警察系统,标志着交通执法由人工向自动化方向的转变。

2003年深圳实行公安运作机制和勤务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现代警务指挥运作机制,提升公安实战指挥能力,建立了“信息化主导、扁平化指挥、点击式调度”的新型指挥体系。

2006年深圳率先实施虚拟社会现实化管理,建立起全球互联网上第一个网络虚拟警察和岗亭,填补了互联网管理者形象的空白。

2011年深圳大运安保胜利实现“开闭幕式零差错、大运村零警情、交通引导零延误、涉大人员零侵害、安全生产零事故”。

2013年深圳首创全国反信息诈骗咨询专线,“线对线”为群众提供反诈骗专业服务,开通当年就提供防范咨询40960人次,直接劝阻9899人避免被骗款约1.05亿元。

2014年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居住证条例》,居住证制度迈入法治化进程的新纪元。

2015年深圳创新打防电信网络诈骗新机制,建成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实现“四个首创”:全国第一家出台被骗资金返还规定,返还资金量排名全国第一;全国第一个组建蓝马甲反诈骗专业队;全国第一个创建第三方支付机构应急处置被骗资金机制;全国第一个向骚扰信息全面宣战。

2016年深圳成立火灾事故责任倒查“特调队”,实行“三个必查”和“四个不放过”,针对火灾事故实行警种融合、多措并举倒查追责,为全省乃至全国首创。

2017年深圳率先表决通过《深圳经济特区警务辅助人员条例》,对辅警的身份性质、职责权限进行创新性规定,并赋予辅警一定的行政执法权限,为缓解深圳警力长期不足的问题、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探索出新路子。

2018年深圳交通开启“刷脸”执法,实现非现场执法从查处“车”到查处“人”,实现无盘查的跨越式发展。

2019年深圳全市万车死亡率降至0.77,达到全球先进水平。

2020年深圳通过《深圳经济特区平安建设条例》,通过立法为平安深圳建设筑起“护城墙”。


编辑:邱嘉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