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2020年智能制造产业力争达到800亿
来源:深圳商报
发布日期:2016-05-30 09:17
分享:

深圳新闻网坪山讯 众所周知,坪山新区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数据显示,新区各类企业从建区初的3000余家迅速增长至1.8万多家,增长近6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1家在新区投资,境内外上市公司及关联公司已达51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比五年前增长了5倍,逐渐形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优势传统产业、未来产业“四路纵队”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产业发展也体现出“智能化”、创新性的趋势,坪山新区适时抓住这一契机,更加注重产业创新发展的内涵。

面对深圳东进的大格局,坪山新区提出了打造深圳“东北门户、智造新城”,建设现代田园都市的战略发展目标。而这其中“智造新城”的理念,就是要在产业发展上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蝶变。就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届广东院士高峰年会上,坪山新区再次提出“到2020年智能制造产业规模要达到800亿元”的目标。

实现800亿坪山有底气

应该说,要实现这个“800亿元”的目标,坪山新区是有底气的!

2015年,坪山新区就已经正式印发了《坪山新区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已经将坪山新区产业发展的理念从“制造”上升到“智造”的层面。

此后,坪山新区加大了力度,制定适应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以及适应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建设政策,全力打造适合智能制造发展的产业环境。

2015年10月,深圳市坪山“聚龙智谷”正式纳入“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这是继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及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之后,坪山新区在产业发展上的又一个强力引擎,这块金字招牌也将成为坪山新区打造深圳东进战略“东北门户”中又一强力助推器。

“聚龙智谷”坐落于坪山新区聚龙山片区。基地东接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南至金牛东路,西临兰景路,北临厦深铁路(临丹梓大道路段)。示范基地总面积577.72公顷,其中,已开发面积302.16公顷,未开发面积275.56公顷(含公共基础设施123.1公顷,可建设用地152.46公顷)。

“聚龙智谷”的总体定位是“全球智造者的天地”“机器人的家园”“创造家的乐土”。“聚龙智谷”将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服务机器人智造基地、全国机器人产业园区发展样本、深圳市制造产业智能化的驱动引擎;深圳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增长极;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智造”转型的生力军,引领全市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聚龙智谷”已经初步形成三个功能分区,北区主要承接服务机器人接纳工程和孵化工程;南区主要承接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嫁接工程和升级工程;西区主要承接元器件与关键部件支撑工程。

“聚龙智谷”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一是产业领域有特色,分别以佳士科技、雷柏科技和格兰达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在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服务机器人(无人机)和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和研发领域均占有一席之地。

二是产业环境有优势。自主创新示范区、“智慧城市”试点、国家级产业基地等特色资源,可以聚集资本、人才和政策等发展要素,为聚龙智谷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是产业基础有支撑。两个国家级产业基地聚焦了大批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在深圳高房价、高人力成本的当下,机器人应用市场潜力巨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许多企业具有良好的人工智能基因,企业主动转型升级,在机器人产业链条完善、升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坪山新区智能制造的示范区——“聚龙智谷”中机器人产业相关经济指标表现良好,与机器人产业相关的工业总产值达到222亿元,与机器人产业相关的产品销售收入205亿元,占主体园区比重83.5%,同比增长21.5%。


“市场引领”“政府推动”

实现“双轮驱动”

据介绍,“聚龙智谷”主要采取市场引领和政府推动两种发展路径。其中,市场引领占主导地位,在配置资源方面起决定性作用,实现“科技支撑,创新驱动”、“错位竞争,特色发展”、“长短结合,可持续发展”。

坪山新区围绕重大项目布局,全方位筹措资金,资金来源既有国家省市的,又有区本级的;既有政府资助的,也有社会投资的,既有一次性资助的,也有制度性安排的。

通过创新土地管理制度、开展土地整备、支持产业配套住房建设和建设人才公寓等方式,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开辟绿色通道,最大限度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本身是深圳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地压缩时间,减少环节。

通过“加强机器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支撑服务体系建设、空间载体建设”等政策,强化空间保障。

坪山新区还实施“聚龙计划”,涉及吸纳人才、吸引创业人才和团队、简化人才流动办理手续三个方面,依托重大项目,建立人才发展的平台与宜居宜业环境,培育吸引一批高端人才,形成新区人才支撑政策。

积极探索市场化招商策略,运用多元化招商方式,引进研创团队和企业,实现招商引资与招商引智并进。

构建良好产业生态,培育核心产业链,加强服务性配套措施,设立产学研联盟,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

编辑:郑则彬